助人为富配资 同样是战败国,二战后的德国为何可以拥有军队,日本则不行?
二战时期,德国与日本作为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,都在战争中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,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。战败后,两国同样面临国际社会的审判与制裁。然而,今天我们看到德国已经恢复并拥有正规军,而日本至今依旧只有自卫队承担防务职责,不能正式拥有军队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?
首先,从战争罪行上看,德国和日本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、伤亡最为惨烈的战争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世界死亡人数在5500万至6000万之间,受伤人数约1.3亿,合计死伤高达1.9亿人。其中,苏联的牺牲最为惨烈,约2680万人失去生命,其中正规军伤亡极其惨重,部分数据甚至显示高达1400万人阵亡,平民和民兵的伤亡数字更是触目惊心。中国同样付出了巨大代价,死亡军民大约1800万人。这些血的代价都直接源于法西斯德国与日本的侵略行为。因此,战后国际社会在清算战争责任时,将解散其军队作为最为严厉的惩罚手段之一,以防止战败国再次走上战争道路。
展开剩余67%然而,德国的历史轨迹与日本不同。战败后的德国被苏、美、英、法四国分区占领,柏林也被四国瓜分。在分区治理的过程中,美苏因冷战矛盾逐渐加剧,各自将德国纳入自己的战略格局。结果,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,东德由苏联控制,西德则在美英法的支持下重建。随着冷战升级,东西方都需要在欧洲保持军事平衡,因此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,都逐步恢复了军事力量。冷战结束后,两德实现统一,原有的军队合并,形成了今天的德国联邦国防军。可以说,德国之所以能够重新拥有正规军,正是因为其处于冷战前线的战略地位。然而,作为战败国,德国在军事发展上依旧受到严格限制,尤其是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领域,仍然是不可触碰的禁区。
相比之下,日本的情况就有所不同。战败后,日本原本也拟由中、美、英、苏四国分区占领,但最终因多方博弈,美国成为唯一占领国。这使得日本的战后发展完全置于美国的掌控之下。美国最初为了彻底遏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,不允许其建立军队。但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的战略考量发生转变,为了巩固其在东亚的地位,开始支持日本有限地发展军事力量。1951年,日本与美国签订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》,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。1954年,日本正式建立由陆、海、空三军组成的自卫队,法律上其性质是防御性武装力量,而非国家军队。
然而,日本虽有了自卫队,却受制于多重限制:一是宪法明确放弃战争,不承认国家交战权;二是美国仍在日本驻军,牢牢掌握战略主动;三是《日美安保条约》事实上让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日本无法像德国那样,将自卫队转正为正规军。不过,现实中日本自卫队已经承担了国防军的绝大部分职能,不仅具备相当规模和先进装备,还曾参与伊拉克等地的海外行动。只不过在名义上,它仍旧只能称作“自卫队”,而不是“国防军”。
综上所述,德国与日本在战后军事地位上的差别,源于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截然不同。德国因冷战被迫重新武装,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庇护与限制下保持了“自卫队”的形式。虽然两国今天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,但作为二战战败国,他们在军事发展上的红线依旧存在,不可能轻易突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